原來看臉的這些部位就可以猜得出年齡了...薑還是老的辣!...

原來看臉的這些部位就可以猜得出年齡了...薑還是老的辣!

2014-11-25, on 養身保健



看臉猜年齡:薑還是老的辣

《權力的遊戲》中「魔山」格雷果‧克里岡(Gregor Clegane)和玖健‧黎德(Jojen Reed)的扮演者。圖片來源:youtube.com

 

(Onlyhelen/文)許多年輕人在知道《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中的「魔山」(Gregor Clegane)和玖健(Jojen Reed)幾乎有著一樣的年紀時大吃一驚。但在年長者眼中,這可能是顯而易見的事實。最近,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菲利普‧辛斯(Philippe G. Schyns)教授和他的團隊對比了年輕人和老年人有關年齡的心理表徵,發現老年人能更準確地表徵不同年齡面孔的特徵。這一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

果殼網科學人就此採訪了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尼古拉‧范萊斯貝爾亨博士(Nicola van Rijsbergen)。「在英國,很多人認為老年人是跟主流社會脫節的,覺得他們可能有著一些不準確的,已經過時的觀點。」尼古拉對果殼網科學人說,「但我們的研究結果卻和大眾的想法正好相反:跟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有著更為準確的社會相關經驗,這一點在表徵面孔年齡特徵方面得到了體現。」

老中青三代,各長什麼樣?

在日常的社會生活中,我們常常通過解讀對方的面孔來推斷對方的年齡、性別和情緒變化等。已有研究認為,人們在識別面孔時存在「自我年齡偏見」(own-age bias),他們認為小孩子更能準確識別小孩子的面孔,而成年人更能準確識別成年人的面孔[2]。

菲利普‧辛斯一直對人們對人臉信號的認知很感興趣,著名的視錯覺圖片「愛因斯坦-夢露」臉就是他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奧德‧歐麗瓦(Aude Oliva)共同設計的,根據觀察距離的不同,觀察者會從圖片上識別出不同的臉孔[3]。現在,利用電腦技術,菲利普和尼古拉探究了人們是否在表徵不同年齡的面孔特徵時也具有「自我年齡偏見」。

看臉猜年齡:薑還是老的辣

利用人腦對模糊圖像與清晰圖像的反應差異,辛斯設計出愛因斯坦-夢露(左)和愛因斯坦-哈利波特(右)的混合圖。圖片來源:sciencemag.org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要求被試判斷不同面孔所反映的年齡。但特別之處在於,研究者並沒有展示分屬不同年齡段的真實人臉——所有實驗用到的面孔圖像顯示的都是同一張人臉。通過在這一個基礎面孔上隨機加上不同的伽柏噪音(Gabor Noise),研究者得到了一系列給人感覺年齡不同的面孔。比如說,如果在基礎面孔的鼻子和嘴巴之間加上一個使皺紋加深的噪音,就可能營造出「年紀大」的特徵。

在實驗的第一階段,研究者了招募青年組(18-25歲)和老年組(56-75歲)的被試充當「判斷者」,讓他們在一系列加了噪音的面孔中分別選出最符合青年(20-35歲)、中年(40-55歲)及老年(60-80歲)這三個年齡階段的面孔。選擇結束後,研究人員將被選中的圖像進行平均,得到被試眼中分別代表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面孔。這些被選中的面孔反映了青年組被試和老年組被試對不同年齡面孔的心理表徵。

年輕人看來,中年老年臉差不多

隨後,研究人員招募了另一批被試作為「驗證者」,讓他們對上述青年組和老年組「判斷者」的心理表徵圖像中的人物年齡進行量化估計。依據被試年齡的大小,這些 「驗證者」同樣被分成青年驗(18-23歲)和老年(54-79歲)兩組。

「你覺得圖上這個人多少歲?」當「驗證者」對老年「判斷者」的心理表徵圖進行年齡估計時,他們可以很準確地估計出其所屬的相應的年齡段。然而,而當「驗證者」對青年「判斷者」得出的心理表徵圖進行年齡估計時,他們無法將其中有關中年和老年的心理表徵圖區分開來,這些「驗證者」將中年面孔的年齡估計得更老。值得注意的時,青年和老年「驗證者」在任務表現上不存在差異。

看臉猜年齡:薑還是老的辣

青年組(Younger)和老年組(Older)「判斷者」對三個不同年齡段面孔的心理表徵。面孔旁的柱狀圖為「驗證者」對該面孔的具體年齡估計(範圍為20-70歲)。其中,實心柱狀圖代表的是青年「驗證者」的估計結果,空心的則代表「老年」驗證者的估計結果。

那麼,為什麼年輕人能較準確地判斷「中年面孔」的年齡,卻不能表徵出中年人的臉呢?「我們發現年輕的『驗證者』和老年『驗證者』在知覺辨認(perceptual discrimination)能力方面並沒有差異。」尼古拉對果殼網科學人說,「不過,我們沒有發現這樣的差異,並不代表這些區別在難度更高的任務中不會顯現出來。畢竟,在我們的實驗中,『驗證者』有充足的時間去完成評價。」

進一步分析表明,老年組「判斷者」可以更準確表徵各個年齡段的面部特徵,但青年組「判斷者」能準確描述的年齡範圍要偏窄,只簡單地分成和自己一樣年輕的以及比自己要老的兩部分。這些結果顯示,「自我年齡偏見」在青年組中的確存在,但卻可能不體現在老年人身上。研究人員推測,老年人可能由於人生經歷更為豐富,並且有更多的跨代接觸經驗而擁有了這個優勢。

看哪認年齡?

最後,研究人員還考察了被試到底是用哪些具體的面部特徵來判斷人物的年齡段的。分析結果顯示,基本上所有的「判斷者」都認為年齡更大的面孔,面部中間的灰暗度會相對更深,從鼻翼到嘴部的暗紋也更多;而年齡較年輕的面孔,面部中間區域更為明亮。總體上,人們一般通過面部的中間區域來判斷年齡,鼻翼兩側是最常用的預測區域。但比年輕人更勝一籌的是,老年人還會利用下頜處的特徵來描繪年齡在60-80歲的人臉。

看臉猜年齡:薑還是老的辣

有色彩的重疊區為描述年齡特徵的面部區域。標尺代表以此區域做判斷者的個數(最大值N=6,為青年組和老年組「判斷者」的數目)。年齡預測的臉部像素圖。用白圈標記出來的區域(鼻翼)表示的是對年齡最具有預測性的區域。R2值越大,表明該區域對年齡就具有更高的預測性。

看來,在「看臉認年齡」這一方面,薑還是老的辣。那麼,年輕人應該如何避免因「自我年齡偏見」而做出令人尷尬的判斷?「也許最好的辦法就是對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感興趣,多去瞭解他們。」尼古拉對果殼網科學人說。

不過,研究人員也提醒道,這些結果可能只特異地適用於那些白皮膚和有著歐洲人面部形態的面孔。尼古拉透露:「如果可以用有著不同的皮膚類型和骨骼結構的面孔來進行關於面部心理表徵圖的跨文化研究,我們會非常感興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