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沉睡中的鎮家寶─葛鬱金...

喚醒沉睡中的鎮家寶─葛鬱金

2017-02-16, on 健康醫療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陳聖傑

葛鬱金約在1621-1892年,在漢人大量移民期間引進台灣,它是外來種原產地在亞馬遜河流域和西印度群島,適種植在低海拔山區平地也可栽植,屬葛鬱金科蔬菜類非糧食類,曾經是原住民生活中的佳餚好料理,先民在早期藥食同源理念下,也普遍應用在中草藥食療領域,當時藥用植物約分成1.中草藥類.2.保健植物類.3.香藥草類。葛鬱金在1924年日本人「佐佐木舜一」的調查中,發現當初民間藥用植物共579種葛鬱金其中之一,如今醫藥發達許多常用藥用植物已漸被人遺忘,但在阿美族飲食文化中至今仍列為美食佳餚,主要產地在東部和中南部,近年受自然風食安問題影響下,葛鬱金頗有再現昔日風華趨勢。

葛鬱金在料理應用方面,先將嫩塊莖和粗纖維塊莖分開使用,嫩莖可生吃、入菜也可燒烤,粗纖維塊莖用果汁機打碎後過濾製成葛粉,其澱粉質含量高─直鏈澱粉60.06%,支鏈澱粉39.94%(直鏈澱粉含量越高代表濃稠性越好,支鏈澱粉越高則黏性越佳),其直鏈澱粉含量最高,數百年來就被當成天然太白粉使用,它具高營養價值含有12種氨基酸、黃酮類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等,民間食療驗方流傳:可降三高、保護心臟改善血液循環作用,改善頭痛、失眠及脖子僵硬,促進肝臟解毒功能,舒緩感冒症狀及增強免疫力,改善便秘,促進孩童發育及增強記憶力,被視為抗衰老延年益壽聖品等,它用途廣泛守護先民數百年,以現代營養學觀點來看葛鬱金,其實它並非具療效作用,而是其豐富營養成分,具有一定的食補入藥功能。

1950年代工業化興起,葛鬱金(太白粉)被樹薯和馬鈴薯(太白粉)取代,因價格低廉製作容易一直被冒充使用,食品加工業為求生產順利也開始採用修飾澱粉(順丁烯二酸),從此老祖先留下的智慧葛鬱金即進入睡眠狀態,一直到2013年發生毒澱粉事件,又喚醒了沉睡中的葛鬱金(太白粉),市售修飾澱粉有「天然和化學」兩種,商人為求低成本而大量採用化學修飾澱粉(太白粉),天然修飾澱粉為天然原料,如玉米將支鏈澱粉改成直鏈澱粉而成,除成本低廉外還有其他目的無毒,化學修飾澱粉據報導含可塑劑、三聚氰胺等化學物質有毒,當時食安事件造成社會震撼轟動一時,也造就葛鬱金再現昔日風華的契機。

筆者認為:「葛鬱金也許您沒見過,但它永遠存在」,這種先民食療兩用植物,經過數十年的沉睡後,發現甦醒後的睡美人更加艷麗動人,它除生命力強韌外(不用施肥、抗病蟲害也不用噴灑農藥),白色花朵也甚為美麗,已有人將它做成盆栽純為環境觀賞,如今更在體驗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符合有機安全自然風友善條件,東部已有農村接受政府輔導,規劃變成觀光體驗農場,台灣種植面積也不斷增加,其經濟價值幾乎成為新農業的明日之星。

葛鬱金是守護台灣活化土地的友善植物,富含先民的智慧食療多用途,如今我們的土地早已奄奄一息,不管新農業如何創造一切皆是枉然,筆者經過一年餘對該植物的觀察研究,發現仍有許多未發現的妙用尚待發現,近年逐漸受重視老酒新裝更具魅力,葛鬱金已經不再沉睡,夢醒時分它彷彿已成為台灣鎮家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