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也難逃!新型大腸內視鏡專揪「火腿片」瘜肉...

「薄片」也難逃!新型大腸內視鏡專揪「火腿片」瘜肉

2015-06-15, on 健康醫療




新一代大腸內視鏡NBI揪瘜肉更精準!致癌率高的瘜肉,是從不到厚度0.5公分的「扁平腺瘤」開始發生,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羅鴻源形容,這類型的腺瘤就如同「火腿片」,不太能透過傳統白光內視鏡發現,隨著無痛內視鏡窄頻影像(NBI)內視鏡技術的問世,可彌補傳統內視鏡的不足,是早期預防大腸癌的一大利器。

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2012年癌症登記報告結果,大腸癌連續七年奪冠,與台灣人飲食習慣西化、缺乏運動、嗜肉少蔬果有關。羅鴻源曾診治過一位年僅30歲的女性上班族,平常不菸不酒、無家族病史、長期外食的她,自認健康狀況良好,原本想放棄公司安排的健檢,最後還是在同事的鼓勵下參與,沒想到大腸鏡檢查報告中發現,有顆一公分的瘜肉位於乙狀結腸處,切除化驗為零期腸癌。

一般來說,發現大腸瘜肉理方式大多為內視鏡瘜肉切除, 有少數部分瘜肉太大需要外科手術。羅鴻源強調,經由篩檢發現大腸瘜肉並切除,已被證實可以降低大腸癌發生率(76-90%),再者,透過大腸瘜肉切除(特別是腺瘤型息肉)也被證實可以降低因大腸癌死亡的機率(下降53%)。

羅鴻源表示,一般正常瘜肉大小平均都在1公分以下,過去都是使用白光內視鏡檢查,就算是小到只有0.3公分的瘜肉,也能揪出來,不過當瘜肉地基較寬,厚度薄,就不易被看到,例如「扁平腺瘤」;他說,過去有位患者,瘜肉已經長到有兩公分大,但厚度薄、表面與正常黏膜相似,因此躲過了白光內視鏡的偵測,等到發現時,已演變為腸癌。

目前新一代的NBI內視鏡,可彌補白光內視鏡的不足。羅鴻源說明,NBI有三個部分優於傳統白光內視鏡,在照明方式,NBI採用2次藍光曝光,可加強黏膜表面血管的變化;視角更廣,達170度,傳統為140度;另外,口徑小於傳統管徑,降低受檢者的不舒適感。

他進一步說明,使用大腸鏡檢查篩檢大腸直腸癌時,能否正確診斷大腸直腸腫瘤性及非腫瘤性息肉相當重要,NBI是目前內視鏡最新科技,這項原理在於腫瘤性息肉在形成時有新生血管;非腫瘤性息肉 (如增生性息肉) 則無此現象,因此可以正確分辨兩者之差異。

臨床上比較重要的「腺瘤型息肉偵測率」,是大腸鏡的檢測品質的重要指標,NBI好比就像黑白照片轉為彩色照片,從傳統白光到藍綠光,大大提高扁平腺瘤的偵測能力。




本文出處《欣傳媒》《欣傳媒》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分享: